马凡氏综合征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移植后患者发生耶氏肺孢菌感染,可能在院内 [复制链接]

1#

原文

原文:FishmanJA,GansH;ASTInfectiousDiseasesCommunityofPractice.PneumocystisjiroveciinSolidOrganTransplantation-GuidelinesfromtheAmericanSocietyofTransplantationInfectiousDiseasesCommunityofPractice.ClinTransplant.May11:e.doi:10./ctr..[Epubaheadofprint]

原文

摘要

美国移植学会(AST)感染病实践委员会发布的更新版指南,回顾了移植后患者发生耶氏肺孢菌(PJ)感染的诊断、预防和处置。耶氏肺孢菌肺炎(PJP)可来源于空气传播或既往感染的再激活。也有移植患者间发生院内聚集性感染的描述报道。

预防性使用甲氧苄氨嘧啶-磺胺甲噁唑(TMP-SMX)能防止PJP发生。如果没有预防,发生PJP的风险主要是在器官移植后的前6个月,但也可能延迟发生。感染风险因素包括淋巴细胞计数降低、巨细胞病毒(CMV)感染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、抗移植排斥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,以及患者高龄65岁。

PJP患者典型表现包括发热、咳嗽和低氧性呼吸困难。胸部影像检查以CT扫描最佳,通常显示弥漫性间质病变。患者常常表现氧分压60mmHg、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血清(1→3)β-D-葡聚糖升高。对呼吸道标本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是特异性诊断手段,但获取标本需要侵入性操作;定量PCR是一种实用的辅助诊断手段。

治疗可选择TMP-SMX,在选择替换方案前,应记录药物过敏反应。早期辅助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有效。移植后PJP常规预防推荐移植后至少6~12个月,以TMP-SMX为佳。

引言:耶氏肺孢菌原称卡氏肺囊虫,在实体器官和干细胞移植但未接受有效预防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,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病原体[1-4]。随着生存期延长和免疫抑制剂强化应用,接受实体器官移植的患者发生PJP被持续重点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